📍關於本計畫
本校為呼應高等教育永續發展願景,針對國家重點領域(包括半導體、人工智慧、智慧製造、循環經濟、金融)與六大核心產業(包括資訊及數位、資安卓越、臺灣精準健康、綠電及再生能源、國防及戰略、民生及戰備)深化產學合作機制,並配合本校各學院系所的領域發展重點特色,人文領域著重文化科技、社會科學領域著重國際接軌、管理領域著重數位經濟、自然科學領域著重再生能源、資訊通訊科技領域著重半導體、工程領域著重自動控制、教育領域著重數位學習、社會福利領域著重智慧醫療等,充實新興產業未來人才需求。 |
📍計畫架構
A.強化教學創新 | B.善盡社會責任 | C.鏈結產學合作 | D.提升高教公共性 | E.推動校務研究 |
📍分項計畫介紹
計畫A. 強化教學創新 本分項計畫為培育本校學生「資訊科技應用」、「溝通表達」、「持續學習」、「問題解決」能力,實現全方位人才培育之教育目標,並且呼應共同性績效指標「學生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能力提升及成效」、「學生跨領域能力提升及成效」、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及成效」、「學生國際移動能力之提升及成效」,以及達成「100%總整式課程開設」、「100%國際化學習經驗」之目標。
|
|
A-1 資訊科技人文關懷 盤點全校課程並開設資訊科技跨域學程,融入教學實踐研究成果,逐年增加修課學生人數,提升全校學生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能力。 透過整合各學系學程課程,建立跨域創新學程機制,鼓勵學生修習不同領域學程課程,提高學生修習意願。 建立學生跨域學習支持系統,鼓勵教師開授跨領域課程,拓展教師共時授課能量,達成每位學生畢業前都有修讀跨領域課程,提升學生跨領域能力。 持續推動「以院為核心跨域」,加深及加強學院的主導性,由學院統籌調配各系所招生名額,漸進式由學院統籌聘任教師,並由學院主導規劃開設跨領域學分學程或組成課程模組,落實課程與教學改革,達到學生跨域學習之目的。 透過各式自主學習方案與數位課程的修讀,逐步擴大自主學習認證類別並提高自主學習補助額度,期能縮短學生的修業年限,讓學生可盡早規劃未來進路。 增加出國交流機會、增進師、生來臺交流人數與海外師資、雙聯學位計畫,提升全校學生英文能力,促進學校的國際化程度和教育品質。 |
|
|
|
計畫B. 善盡社會責任 本分項規劃四個子計畫:「永續循環生態復育」、「社區營造公民體現」、「場域優化韌性校園」、「科技應用扶助偏鄉」與「大學協力社會影響」,為了本校善盡社會責任之校務支持系統厚植基磐。目標為建立永續經營生態友善校園,發展大學與地方社群協力合作的社會參與教學模式;建構韌性校園以面對外在環境衝擊,並運用資訊科技能力融入教學,協助偏鄉地區教育發展;為區域振興與地方創生培育人才,型塑本校協力地方治理之社會形象。 |
|
B-1 永續循環生態復育 發展具在地特色的永續校園,推動基地環境永續、生態友善、智慧循環、資源管理、安全健康、環境教育等校園發展目標,並建造健全的污染防治及資源再生設施。 B-2 社區營造公民體現 聚焦以地方發展議題為導向,輔以長期夥伴關係策略,發展大學與地方社群協力合作的社會參與教學模式;並持續辦理各項大學生自主學習活動,彙整出版推動成果作為教學素材。 B-3 場域優化韌性校園 建構韌性校園為己任,對學生、教師、社區或社會提供正向支持,善盡社會責任。 B-4 科技應用扶助偏鄉 培育學生成為數位學伴,運用資訊科技能力融入教學,協助偏鄉地區教育與學習,以及關懷陪伴長者,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學習扶助暨銀髮樂活的照護體系,落實終身學習社會。 B-5 大學協力社會影響 積極發展以南投地方知識、問題解決導向的服務、教學、研究方案,為區域振興與地方創生培育人才,型塑本校協力地方治理的社會形象,提升師生在地實踐的榮譽感。 |
|
|
|
計畫C.鏈結產學合作 本分項計畫擬定「適性輔導職涯探索」,協助學生進行興趣探索、職涯定向、職涯發展規劃與職場實習經驗參與,同時制度化畢業生流向調查回饋功能,落實至系所進行專業課程的修正與調整;擬定「科際整合產學共構」,訓練學生兼具跨領域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應用研發能力,同時亦能投入就業市場,解決產業實務問題,提升研發價值與國際接軌,帶動校內產學合作風氣;擬定「青創育成孵化基地」,建置讓學生可實際操作並實現夢想的「青創育成孵化基地」,鏈結校內、外創業能量。 |
|
C-1 適性輔導職涯探索 將與南投地方產業做更緊密的結合,透過職場實習經驗參與及校內多元職涯輔導活動辦理。 C-2 科際整合產學共構 提高業界進用本校畢業生,責成每個學系開設「產學共構學程」,包含15學分以上的基礎與實作課程,對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領域,培養畢業生兼具跨領域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應用能力,同時亦能投入就業市場,解決產業實務問題,提升研發價值與國際接軌,帶動校內產學合作風氣。 C-3 青創育成孵化基地 結合校內教學單位開設特色創新創業課程,引進在地大型品牌產業,共同合作培育創新創業人才,建置讓學生可實際操作、實驗設計並實現夢想的「青創育成孵化基地」,鏈結校內、外創業能量。 |
|
|
|
計畫D.提升高教公共性 本分項計畫擬定了三個子計畫:「經文不利扶助共好」,以學生需求為本位,積極招收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,提升其入學機會;「典藏傳承原力綻放」,推動在地組織及學校單位合作,強化與區域原資中心資源連結;「權益保障人才延攬」,修訂教師相關法規,建立教師申訴及升等申覆制度,並訂定優秀人才獎勵辦法。這些子計畫都是為了達成「100%經文不利生學習扶助」的目標,並提升教育公共性。期待透過這些努力,能有效地提升教育公平性,並為社會帶來更大的影響。 |
|
D-1 經文不利扶助共好 透過校務研究作為輔導專案管理機制,在課業、生活、心理、職涯輔導上,提供全方位學習支持系統。 D-2 典藏傳承原力綻放 推動在地組織及學校單位合作關係,強化與區域原資中心資源連結,鞏固與強化原青輔導機制,提升學生創業能量,增加產學合作的面向與規模。 D-3 權益保障人才延攬 為保障師生權益及留住優秀人才,本校已訂有相關法規,訂定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級評議要點,建立教師申訴制度外,並訂有教師升等申覆制度;另於111學年度修訂教師限期升等條款,以適性輔導教師職涯發展,完善教師權益保障。 |
|
|
|
E.推動校務研究 本項子計畫以「校務研究落實情形」為核心,持續運用校務研究機制,強化校務營運專業管理,並透過自我課責,公開辦學相關資訊,如學校高教深耕執行成果、學雜費及就學相關補助措施、學生就業及所得情形、學校財務資訊公開化。同時,鼓勵學生積極投入校園公共事務參與,提高學生校務參與率,讓校園治理能更加自由、民主與開放。 |
|
E-1 績效治理校務研究 深化校務研究成果之應用、調整與追蹤,本期持續深耕以證據本位的校務資訊管理機制,定期或專題式提供全校各單位治理參考數據與分析建議,以作為業務推動及調整的事證基礎。 |